“薄酒程头多隔县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薄酒程头多隔县”这句话出自宋代艾性夫的《再答诸丈见和二首》,听起来像是对人生无奈的自嘲。酒量不行,一下子就被隔离在县城之外,这哪儿是喝酒,分明是“隔离套餐”啊!这种自嘲背后,其实藏着作者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友情的渴望。
说到“薄酒”,现代人何尝不是如此?酒局上,那些自称“千杯不醉”的强者,往往最后都是在厕所抱着马桶自我反思。你说这是喝酒还是自我折磨?更有意思的是,现在的“薄酒”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酒量,而是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——比如薄钱包、薄时间、薄耐心。你是不是也常常感叹:为啥我的“薄”都是别人的“厚”?
那么,问题来了:如何让“薄酒”变得“厚”呢?答案或许是:换个心态。薄酒也能醉人,薄钱包也能过上好日子,薄时间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。与其纠结于“多隔县”的无奈,不如像艾性夫那样,向往“共嚼西岩雪”的美好。也许,真正的“厚”,并不在于外在的积累,而在于内心的丰盈。
所以,下次再来一杯“薄酒”时,不妨举杯一笑:人生如酒,不在于量,而在于品。
“薄酒程头多隔县”出自宋代艾性夫的《再答诸丈见和二首》。
“薄酒程头多隔县”全诗
《再答诸丈见和二首》
宋代 艾性夫
肯为刘安赋小山,几时鸡犬过云间。
命穷无用三千字,蹄蹶难供十二闲。
薄酒程头多隔县,故人踪迹半阳关。
何当共嚼西岩雪,嗅取梅花一破颜。
《再答诸丈见和二首》艾性夫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《再答诸丈见和二首》是宋代艾性夫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肯为刘安赋小山,
愿意为刘安赋诗描写小山的景色,
几时鸡犬过云间。
不知何时鸡犬穿越云层上升到了云间,
命穷无用三千字,
命运无望,无法用三千字来表达自己的价值,
蹄蹶难供十二闲。
马蹄跋涉难以供养十二个妻子娱乐休闲。
薄酒程头多隔县,
酒量薄弱,一程的路途让人隔离在县城之外,
故人踪迹半阳关。
故友的踪迹只有一半留在阳关之外。
何当共嚼西岩雪,
何时能共同品尝西岩上的雪花,
嗅取梅花一破颜。
闻取梅花的香气,将面容开颜。
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和对命运的无奈,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和自然之美的向往。作者自谦身份卑微,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,生活在贫困之中。他渴望能够与朋友共享快乐的时光,品尝自然的美好,感受到梅花的芬芳。这首诗词情感真挚,表达了对理想和友情的渴望,以及对自然美好的追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