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文章列表 > “手揽清光盈掬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手揽清光盈掬”的出处是哪里

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,而中秋赏月更是写进诗词里的传统节目。李曾伯的“手揽清光盈掬”算是一个浪漫的开场,但他不是第一个写月亮的诗人。你知道为什么诗人都爱写月亮吗?因为他们都爱“借景抒情”,月亮就像是一个自带美颜滤镜的道具,照在谁身上都能写出诗来。苏轼写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”,李白写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”,连杜甫都写了“星垂平野阔,月涌大江流”。月亮就是这么神奇的存在,能让诗人们从天上看到地上,从古至今。李曾伯写这首诗的时候,可能也在想着如何在自己的词里加入点新意吧。毕竟,写诗有时候就像是在跟古人玩文字游戏,既要致敬前人,又要玩出新花样。

“手揽清光盈掬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手揽清光盈掬”出自宋代李曾伯的《水调歌头(甲辰中秋和傅山父韵)》。

“手揽清光盈掬”全诗

《水调歌头(甲辰中秋和傅山父韵)》

宋代 李曾伯

幻出广寒境,罗袜净无尘。

素娥风格分明,玉骨水为神。

手揽清光盈掬,眼看山河一色,阅尽古今人。

对影且长啸,一酌瓮头春。

千万顷,琉璃色,楚天清。

庾楼袁舫何事,汨汨主和宾。

但见老蟾无恙,不管镜圆钩阙,寒暑任相更。

此夕幸无雨,何惜放颜醺。

作者简介(李曾伯)

李曾伯(1198~1265至1275间) 南宋词人。字长孺,号可斋。原籍覃怀(今河南沁阳附近)。南渡后寓居嘉兴(今属浙江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