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为五斗米不折腰的主人公是谁(不为五斗米不折腰是谁)
很多人对不为五斗米不折腰的主人公是谁,不为五斗米不折腰是谁不是很了解那具体是什么情况呢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瞧瞧吧!
1、指的是陶渊明。
2、陶渊明第一次出仕(做官)在他29岁时,萧统《陶渊明传》曰:“亲老家贫,起为州祭酒。
3、不堪官吏职,少日自解归”。
4、意思就是说,因为家贫,陶渊明出来做官了,可是他不能忍受官职之累,干了很短的时间,就辞掉世人羡慕的公务员美差,回家种地晒太阳。
5、辞职后不久,州里又召他去做主簿(主管文书簿籍的官吏),陶渊明谢绝了做官,大概在家赋闲了六七年。
6、晋安帝隆庆四年(400年)到恒玄手下作事。
7、第二年(401年)冬天因母亲丧,又辞去官职,回到家乡。
8、晋安帝元兴三年(404年)陶渊明再度出仕,作了刘裕的参军。
9、后来又作了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。
10、同年秋天,陶渊明出任彭泽(今江西彭泽)令,这是他仕途生涯中最后一任官职。
11、昭明太子萧统在《陶渊明传》中说:岁终,会郡谴督邮至。
12、县吏请曰:“应束带见之。
13、”渊明叹曰:“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!”即日解绶(指解官)去职。
14、仕宦生涯二十岁时,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,以谋生路。
15、在此阶段他为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级官吏详情已不可考。
16、在短暂的居家生活后,二十九岁时,他出任江州祭酒(此官职具体负责事务尚待考),不久便不堪吏职,辞官归家。
17、不久,州里又召他做主簿,他辞却了此事,依旧在家闲居。
18、隆安二年,渊明加入桓玄幕。
19、隆安四年初(公元400年)奉使入都,五月从都还家,于规林被大风所阻,有诗《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规林》,表达了他对归家的渴望和对园林对旧居的怀念。
20、一年后因母丧回浔阳居丧。
21、三年丁忧期满,渊明怀着“四十无闻,斯不足畏”的观念再度出仕,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。
22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陶渊明。
23、东晋大诗人陶渊明。
24、他少年时代由于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,也曾有过“大济苍生”的壮志,但是入仕之后,目睹政治黑暗,官场污浊,他的理想逐渐破灭。
25、他曾任过江州祭酒、镇江参军、建威参军等小官,但都任得不久。
26、41岁那年,任彭泽令。
27、陶渊明嗜酒如命。
28、他说:“我只要能常醉于酒就满足了。
29、”有一次,上级派一个督邮到彭泽视察,手下官员诚惶诚恐,生怕有所怠慢。
30、并告诉陶渊明应穿好官服,束上腰带,恭敬地迎接督邮。
31、陶渊明听后说道: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,拳拳事乡里小人邪!“意思是说,他不愿意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卑躬屈膝,向乡里小人弯腰行礼。
32、于是自动解印离职,拂袖而去,只任了彭泽令81天。
33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启示:名利本为身外物,却让许多人乐此不疲地执着追逐。
34、但是,陶渊明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,名利并非人生全部的追求,人们不应为名利而活,被名利驱使。
35、淡泊不是不思进取,不是无所作为,不是没有追求,而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对待生活与人生的欲望和诱惑。
36、在顺境中不得意忘形,身处逆境时不枉自菲薄,宠辱不惊,悉由自然。
37、这样就可以真正地享受人生,在淡泊中充实自己。
38、东晋后期的大诗人、文学家陶渊明 出处:《晋书·陶潜传》:“潜叹曰:‘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,拳拳事乡里小人邪!’”由来: 公元405年秋,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,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。
39、这年冬天,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,到彭泽县来督察。
40、督邮,品位很低,却有些权势,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。
41、这次派来的督邮,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,他一到彭泽的旅舍,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。
42、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,不肯趋炎附势,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,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,于是他马上动身。
43、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:“大人,参见督邮要穿官服,并且束上大带,不然有失体统,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,会对大人不利的!” 这一下,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。
44、他长叹一声,道:“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!” 说罢,索性取出官印,把它封好,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,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。
45、陶渊明。
46、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。
本文【不为五斗米不折腰的主人公是谁(不为五斗米不折腰是谁)】到此讲解完毕了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。